Theta爆發(fā)刺激與重復經顱磁刺激醫(yī)治抑郁癥效果對比
研究目的:
對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的大腦左側背外側前額葉進行高頻(10Hz)重復經顱磁刺激(rTMS)是目前常見的一種可靠治療方法,每次的治療時間會持續(xù)30-40分鐘,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患者情緒需保持穩(wěn)定。作為一種比較新的rTMS刺激模式,間歇性Theta爆發(fā)刺激(iTBS)則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刺激,大大縮短了經顱磁治療的時間。本研究目的為比較iTBS與標準的rTMS在治療難治性抑郁癥方面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實驗方法:
成人難治性抑郁癥患者(年齡:18-65周歲)隨機分配為兩組,一組(n=192)接受rTMS治療,另一組(n=193)接受iTBS治療。每周5次治療,持續(xù)4-6周。使用漢密爾頓抑郁評定量表(HRSD-17)得分變化評估刺激效果。
rTMS: 10Hz,37.5分鐘,3000脈沖。
iTBS:3分9秒,600脈沖。
刺激部位:
左側背外側前額葉(DLPFC)。
圖1 實驗流程及被試情況,分別有192和193名患者接收了完整4周的rTMS與iTBS治療
研究結果:
HRSD-17評分:
治療4-6周后,對rTMS組和iTBS組被試進行了評估,rTMS組HRSD-17評分從23.5變?yōu)?3.4,iTBS組HRSD-17評分從23.6變?yōu)?3.4,表明iTBS無劣效性。
圖2 HRSD-17評分
脫落率:
rTMS:6% vs. iTBS:8%。
不良反應:
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,rTMS:64% vs. iTBS:65%。
圖3 不良反應
研究結論:
對于難治性抑郁癥患者,iTBS的治療效果不低于10Hz rTMS,兩種治療模式的安全性,耐受性,脫落率和副作用均相似。如果使用iTBS進行治療,在保證不影響臨床效果的前提下,可以提高經顱磁治療效率。
參考文獻:
Blumberger, D. M. , Vila-Rodriguez, F. , Thorpe, K. E. , Feffer, K. , Noda, Y. , & Giacobbe, P. , et al. (2018). Effectiveness of theta burst versus high-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(three-d): a randomised non-inferiority trial. The Lancet, 391(10131), 1683-1692.